暖风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人形机器人“半马”季军比赛中没换电池,突破机器人进家庭一大瓶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06:31:00    

上周六在北京举行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上,上海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的“行者二号”获得季军。虽然速度上不如冠亚军,但它是参赛者中唯一没有在比赛中途更换电池的机器人。

“‘行者二号’的续航能力长达6小时,充一次电可以跑30公里以上。”卓益得创始人、上海理工大学机器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清都教授说,“通过参加‘半马’比赛,我们验证了肌腱仿生驱动这一技术路线的可靠性,突破了传统机器人受制于电池能量密度和电机功率密度的瓶颈。”

在他看来,人形机器人未来进家庭的首要问题是安全性,肌腱仿生驱动技术能实现机器人的轻量化,为它们成为人类生活的小伙伴奠定了基础。

揭开机器人大幅减重秘密

李清都从事人形机器人相关研究已有21年。2015年11月,他带领团队研发的“行者一号”机器人用0.8度电持续行走了134.03公里,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至今未被打破。它的步行耐力之所以达到世界之最,是因为科研团队遵循仿生学原理,让足式机器人模拟人类行走的运动机制,大幅降低了功耗。

此后的10年间,经过4次版本迭代,“行者二号”在卓益得问世。这款人形机器人身高1.7米,整机重量仅28公斤。与身高相仿的其他人形机器人相比,它的重量要轻40%左右。在电池能量密度和电机功率密度不变的情况下,机器人身体轻了,续航能力才会增强。据介绍,“行者二号”的续航能力是大多数人形机器人的6倍左右,所以在“半马”大赛上未换电池。

“行者二号”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中。

大幅减重的秘密在哪里?在实验室,李清都指着这款机器人的臀部和腿部告诉记者:“它的臀部有三个电机,它们通过动态耦合,驱动腿部的三个关节——前后摆腿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机器人腿部不装电机,这样就减轻了重量。我们用绳子模拟人的肌腱,把臀部的三个电机与腿部的三个关节连在一起。”通过这种肌腱仿生驱动设计,人形机器人的行走和跑步机制与人类接近,都是靠多条肌腱同时发力形成耦合效果,带动腿部关节运动。

在硬件驱动方面,传统机器人多靠单个电机驱动关节,其负载能力取决于关节的峰值扭矩。“行者二号”则采用绳驱动,让多个电机按功率需求动态分配给多个关节,在负载能力不变的情况下不仅节能,而且降低了峰值功率。

在软件算法方面,科研团队用跨模态迁移学习技术模拟人类运动,克服了传统双足机器人步态生硬的缺陷,让“行者二号”拥有了类人自然步态。

从以往的实验和“半马”大赛的测试来看,这一技术路线能有效降低人形机器人的能源消耗,在保证结构强度支撑复杂任务的同时,让机器人长时间地稳定运行。

卓益得研发人员在训练人形机器人的步行和平衡能力。

让人形机器人有生动表情

经过大赛的洗礼,这款机器人有望在哪些应用场景落地?李清都说,它的应用场景可分为三类:一是科研和教学,这是人形机器人目前最大的市场。二是提供情绪价值的服务业领域,如文化旅游和家庭陪伴。由于“行者二号”对关节峰值扭矩的要求远低于其他人形机器人,所以它身上的电机都很小,包裹“皮肤”后,更适合做成形象接近真人的机器人,给人们带来亲切感。第三类场景是设备巡检和安全巡逻。凭借充一次电步行30公里以上的性能,它有望替代人类完成一些需要长时间行走的重复性工作。

“为了开发第二类应用场景,我们打算把人形机器人与表情机器人结合,打造一支机器人模特队,展示自然流畅的步态、美丽生动的形象。”李清都透露。在实验室,记者看到了多款表情机器人,它们的脸部很像真人,都是面容娇好的女性形象。据了解,“她们”拥有超写实的双目立体视觉眼球和柔性皮肤传感器;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能做各种表情,并与用户进行表情交互。

卓益得在研发的表情机器人

卓益得还在研发“行者三号”,沿着肌腱仿生驱动技术路线进行版本迭代。公司将凭借这一技术路线安全性好、续航时间长、步态类人等优势,让它学会更多技能,早日适用于家庭陪伴、家政服务等生活场景。

目前,这家上海企业已完成1亿元A轮融资,向着独角兽企业迈进。去年7月,上海理工大学启动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李清都团队与校方签约,获得一件职务发明专利和一项专有技术的全部赋权。这一完全赋权改革明确了知识产权归属和校企长期合作关系,为公司融资发展之路扫清了障碍。“通过改革,卓益得与上理工机器智能研究院形成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依托高校的科研人才和基础研究优势,人形机器人公司的发展会更有后劲。”李清都说。

原标题:《人形机器人“半马”季军比赛中没换电池,突破机器人进家庭一大瓶颈》

栏目主编:黄海华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俞陶然

相关文章
客户买去参赛的 算法不是我们的 “城市之间科技队”选手摔倒画面。 网络图片 4月19日,北京亦庄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赛事——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开跑。20台机器人“选手”与人类选手共同征战21公里赛道,最终,深圳企业优必选科技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研制的“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夺冠,引发线上线下围
2025-04-21 07:04:00
人形机器人“半马”季军比赛中没换电池,突破机器人进家庭一大瓶颈 上周六在北京举行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上,上海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的“行者二号”获得季军。虽然速度上不如冠亚军,但它是参赛者中唯一没有在比赛中途更换电池的机器人。“‘行者二号’的续航能力长达6小时,充一次电可以跑30公里以上。”卓益得创始人、上海理工大学机器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清都教授说,“通
2025-04-21 06:31:00
CIC灼识咨询"2025灼耀年度峰会暨颁奖盛典"成功举办 科创大咖齐聚共话新质生产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余纪昕 上海报道4月18日,由CIC灼识咨询主办的"聚力致行·2025灼耀年度峰会暨颁奖盛典"在上海外滩举办。在当天的峰会上,30余位重量级演讲嘉宾、500多位核心参会代表以及100家"灼耀之星企业"齐聚一堂,围绕主题展开了高质量的一线合作交流。本次峰会聚焦时代变革下的新质生产力
2025-04-20 20:19:00
我国“搭积木”搭出9厘米微型无线陆空两栖机器人 驱动器是一种具有可控变形能力的器件,也是微型机器人的“心脏”。清华大学科研团队最新研制出一种薄膜状的微型驱动器,可像“变形金刚”一般让微型机器人实现连续形状变化且“锁定”其特定动作形态,提升其环境适应能力。研究人员表示,利用此驱动器以及团队构建的一种“搭积木”式的设计方法,制备出了目前已知世界最小、
2025-04-20 06:33:00
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落幕:天工夺冠宇树“摔倒”后站起 还有这些奖项值得关注 《科创板日报》4月19日讯今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顺利收官。据现场消息,来自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和优必选科技的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32秒的成绩率先完赛,成功夺冠。来自小顽童队的N2机器人以及来自行者二号队的行者二号则分别取得亚军和季军。另一“明星选手”宇树G1表现则不及预期,
2025-04-19 14: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