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7:02:00
浙江大健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左脚皮肤发红感染,剧烈疼痛,高烧发热!吴大伯(化名)怎么都没想到,挑破了左脚踝小水泡的后果竟然这么严重。
几天前,家住杭州市余杭区的吴大伯发现左脚踝处有个小水泡,用一根小小的牙签把它挑破。结果没过两天,脚踝开始发红,还有轻微疼痛。当时,吴大伯并没有在意,也没有吃药。没想到,症状越来越严重,脚踝处烂了个鸡蛋大的口子,左小腿都开始发红,疼痛越来越明显,走路都困难了。意识到不对,他赶紧前往杭州市一医院瓶窑院区(余杭三院)外科就诊,血液检查结果发现白细胞居然高达16×10^9/L(正常值为(4-10)×10^9/L),外科医生楼海锋安排他住院治疗。
入院时,吴大伯发热至38.5℃,食欲不振,整个人精神不佳,入院后测随机血糖发现,血糖值已经高到连血糖仪都测不出,楼海锋意识到吴大伯并不是简单的足部皮肤感染,而是可怕的糖尿病足,随即启动院内糖尿病足诊疗中心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同时请内分泌科、骨科、超声科会诊,共同评估吴大伯的病情。内分泌科副主任汪玲询问既往病史发现吴大伯有10余年的糖尿病病史,平时未规律监测血糖,此次发病的主要原因不仅在于挑破了一个小水泡,更是因为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血管、神经病变,最终引起糖尿病足。
图片来源:图虫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下肢远端神经异常、血管病变,导致足部感染、溃疡及深层组织破坏的严重并发症。吴大伯已经出现足部的溃烂以及周围软组织感染,可能引起严重的感染,截肢风险,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于是,内分泌科与外科联动为吴大伯制定治疗方案。胰岛素强化治疗配合抗感染治疗,及时清创换药,清理脚踝坏死物,促进新的肉芽组织生成。经过10余天的积极对症治疗,吴大伯的血糖稳定了,足部溃烂也慢慢好了起来。
糖尿病患者如何避免发生糖尿病足?汪玲提醒首要原则是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遵循个体化目标。建议糖友每日自行检查足底、趾缝,观察有无擦伤、水疱、红肿;每年至少1次专业足部评估。生活中可以选择穿宽松、透气、圆头厚底鞋,避免高跟鞋;选择浅色棉袜,穿鞋前检查异物。喜欢泡脚的糖友也要严格控制水温,一般建议选择低于37℃的温水,轻柔擦干;皮肤干燥者使用无刺激保湿霜,注意避开趾缝。
糖尿病足早期可表现为神经损害,如双足麻木、灼痛或刺痛,感觉减退,行走时有“踩棉絮感”。也可能出现足部发凉、皮温下降,出现行走后腿部酸胀疼痛等下肢缺血症状。如发现以上问题,建议复查血糖情况,进行专业足部评估。特别是发现足部伤口、红肿或疼痛加剧,应立即就医,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来源:潮新闻 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宓铭芳
编辑:周泽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