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1:12:00
“这是一个狮子形状的烛台;这4座狮子是铁制的;这座石狮子是放在屋顶的;这座体型大的是以前放在门口的……”
4月16日早上,在位于沧州市经济开发区艺术大厦的展览室里,刘运红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起了自己的收藏。
很多人都知道,刘运红是一个“狮子迷”。
与狮结缘
刘运红家住沧县张官屯镇东叶家庙村,今年63岁。
说起为什么喜欢狮子,刘运红说,要从他的童年说起。
小时候,刘运红经常骑着自行车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旧州镇看铁狮子。
那时,铁狮子静静矗立在大地上,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与传说。
“因为家乡有铁狮子,我们经常去看铁狮子,或者在周边玩,还经常听老人们讲述那些关于铁狮子口口相传、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刘运红说。
从那时起,铁狮子的形象便深深烙印在刘运红的心中。
初中毕业后,刘运红开始自谋生计。
当时,他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去卖香油。在那些日子里,虽然充满了艰辛,但是他觉得,为了生活而奋斗,生活充实又充满着希望。
回忆起那段日子,刘运红非常感慨。他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驮着沉重的香油桶,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都穿梭在大街小巷、乡村田野。
“因为要各个乡镇去转,每次路过旧州的时候,我会特意去看看铁狮子。”刘运红说。
17岁,原本是青春飞扬,为生活而奋斗的年纪,命运却在此时给了他沉重一击。
因为一次生病打针,让他陷入了昏迷。当时,家人把他送到沧州、天津等地的医院去看病。
“虽然救回了一条命,但是我的听力受损,一只耳朵完全听不见,一只耳朵听力非常差。自己从一个健全人成了一个残疾人。”刘运红说。
出院后,刘运红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与迷茫之中。
他觉得自己的世界崩塌了,一度不愿意出门。
“我后来想想,不出门也不行。”在消沉了一段时间后,他决定重新振作起来,勇敢与命运抗争。刘运红说,因为听力受损,外出打工不方便,他就一边种地一边做起了小买卖。
“因为我听力不好,学会了在说话的时候观察别人的口型。”刘运红笑着说,刚认识他的人听到他说话,会觉得他嗓门特别大。其实他们不知道,刘运红的听力不行。
生活的不便并没有阻挡他对生活的热爱。“我得更好地活下去,要为家人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刘运红说。
在种地之余,旧家具、碾子、石墩、大缸等古旧物件让他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而一些形态各异的铁狮子、石狮子,更是挪不开目光。
从此,在收集旧物的过程中,刘运红开始学习鉴别它们的价值和品相。在这个过程中,他对狮子的热爱愈发浓烈,也为日后的收藏路积累了经验和资金。
走遍全国各地找“狮子”
说起收集狮子,还要从十多年前说起。
一次,去外地逛古玩市场的时候,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萌生——收集全国各地的石狮子和铁狮子。
“你看,这4座狮子是铁制的。”刘运红指着它们告诉记者,它们应该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刘运红告诉记者,收集这4座铁狮子的故事特别有意思。它们是刘运红从废品收购站里买回来的。“当时,那家废品收购站的负责人告诉我,他也是当废铁买回来的。”刘运红说。
刘运红看到这4座铁狮子后,非常喜欢,二话不说,掏钱买下了它们。
现如今,这4座铁狮子放在他的展览室里。
4座铁狮张着嘴,威风凛凛地坐在地上。“当时有人还笑话我,说我买的这几座狮子像是垃圾桶。”刘运红不在乎,只要自己喜欢就好。
“你再来看这几座狮子,其实是烛台。”刘运红对记者说,以前是人们摆在桌上插蜡烛用的。
这十多座小狮子是干什么用的?刘运红经常会考一考前来参观的人。这些狮子是放在屋檐上的;这几座狮子,是放在大门口的;这座狮子,背上有把手,是人们以前锻炼身体用的……
说起这些狮子,刘运红滔滔不绝。
其实,刘运红说,收集它们的过程不容易。这些年,他走遍了全国各地。语言交流的障碍,让他在与卖家沟通时困难很大,但他从不气馁。
运输也是一大难题。路途遥远、运输途中的损坏风险,都让刘运红操碎了心。
“我听力不好,不会开车,到哪里去都是租车。”刘运红说。
历经很多个日夜的奔波与寻觅,刘运红的展览室里渐渐地摆满了形态各异的狮子。
比照顾孩子还细心
刘运红对待这些狮子,就像对待自己最珍贵的宝贝。
他仔细地为每一座狮子记录“身份”,详细写着它们的来历、年代、尺寸和工艺特点。
他还定期为狮子们清洁、保养,用布轻轻擦拭,检查是否有损坏或生锈的地方。在他的悉心呵护下,这些狮子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家人们都说,我对待这些狮子,比对自己的孩子还细心。”刘运红笑着说。
如今,他已经收集了200多座狮子,有威风凛凛地守在大门两侧的镇宅石狮,有小巧精致、被摆放在家中案几上的摆件,还有曾经装饰在屋檐上的瑞兽……
材质上,有厚重古朴的铁狮子,也有细腻温润的石狮子,每一座都独一无二,背后都有着一段独特的故事。
随着收藏的狮子越来越多,刘运红意识到,沧州有闻名于世界的铁狮子,被叫作“狮城”。他收藏的这些狮子承载的文化价值不应只属于他一人,还应让大众了解。
于是,他在沧州市经济开发区艺术大厦一楼建立了一个狮子展览室,将自己的收藏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近距离感受狮子文化的魅力。
为了给参观者更好的体验,他开始自学讲解知识。他翻阅大量关于狮子文化、历史、艺术的书籍资料,观看纪录片,向专家请教。
如今,每当有参观者到来,刘运红总是热情地迎接。他用不太流利但真诚的语言,配合着手势和生动的表情,为大家讲解每一座狮子背后的故事。
他讲述狮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从吉祥平安的寓意,到守护辟邪的传说;他介绍不同地区狮子造型的差异,北方狮子的雄浑大气,南方狮子的细腻灵动;他讲解狮子的铸造和雕刻工艺,展现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智慧……
在他的讲解下,这些冰冷的狮子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它们背后的历史和文化鲜活地展现在参观者面前。
最大的愿望
近年来,刘运红还积极让自己收藏的狮子走出展厅,参与各类展览。
让刘运红高兴的是,他收藏的狮子在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进行过专门的展示。
在展览中,狮子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我还特意去展馆里看过,看到自己的收藏摆在展柜里,感觉非常的骄傲和自豪。”刘运红说,沧州有闻名于世界的铁狮子,他收集的狮子也发挥了自己的价值。
2023年,刘运红将自己多年收藏的物品捐赠给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我一共捐了5次,有汉代的陶鸡、陶罐等等。”刘运红说。
拿到红色的捐赠证书后,刘运红感到沉甸甸的。他动情地说:“这些只是个人收藏,捐赠给非遗馆,就能让更多人看到,更好地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挥它们更大的价值。”
如今,63岁的刘运红依然奔波在收集的道路上。
现如今,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耳朵的听力下降得格外厉害,头发也变得花白,但他对狮子的热爱却丝毫未减,反而愈发炽热。
“现在我这个展览室的地方不大,我最大的愿望是以后能有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狮子展览馆,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形态各异的狮子。”刘运红说。
(记者 祁晓娟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