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1:12:00
来源:【常州日报-常州网】
常州市钟楼区五星街道花园西村33幢建于上世纪90年代,居民楼底的500多平方米社区用房,随着花园西村社区的迁出,已闲置数年。从去年开始,居民们惊喜地发现,这个闲置空间正在焕发新生:老社区旧址摇身变为了具备各种功能的“人人益善”惠民服务中心。
走进中心的慈善超市,商品区的货架上整齐摆放着米面粮油、日用品,居民王阿姨熟练地使用自助结账系统扫描商品二维码,屏幕跳出“优惠5元”的提示,她边付款边感慨:“这里买东西关键实惠!听说超市还给社区捐钱,蛮有意义!”一年来,这个慈善超市已向社区慈善基金注入了6700多元善款,这笔善款加上社区的慈善基金,目前资助了13名困难学生和400余户特殊家庭。
一方面盘活闲置空间,一方面挖掘居民身边的服务“潜力”。“过去部分居民办事要穿过大马路才能来到党群服务中心,现在下楼就能办。”花西社区党委书记陆毅指着“人人益善”惠民服务中心的全科社工窗口介绍。惠民服务中心不仅能为居民提供更多服务,引入社会组织后,这里还成为了社区治理的“造血机”——常州市立乐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创新“消费即公益”模式,通过商业反哺慈善,居民每笔购物都会捐一笔善款给社区慈善账户。此外,社区还引入青年志愿者团队,惠民服务中心每周二开设就业咨询台,发布招聘信息,帮助不少居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钟楼区华益社会工作服务入驻中心后还推动“信托制”物业改革,为居民追回了预缴物业费。
2024年,在多家社会组织的共同参与下,《人人积分兑换实施方案》在花西社区成功实施,该方案巧妙地将物业管理、慈善公益与居民生活融为一体。社区与物业公司建立合作,使其成为积分联盟单位。居民通过履行业主义务、遵守文明公约等行为,可以获得惠民服务中心的抵用券。“闲置空间‘活’了,居民的心更暖了。”陆毅如是说。
通过引入专业的社会组织盘活社区闲置空间,把社区功能丰富起来,这样的“一举两得”,正是五星街道探索社区经济新模式、激活闲置空间的缩影。这种社区里的“腾笼换鸟”在五星街道并非个例。
飘香路社区将200平方米的旧仓库改造成“飘香工艺坊”,居民制作的手工香囊、编织工艺品既传承非遗,还能通过义卖为社区筹集公益金。83岁的李奶奶是这里的常客,她展示着缝制的虎头鞋,说:“既能活动手脚,又能帮社区做点事,日子过得有滋味!”而引进什么样的社会组织,为社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则是社区居民说了算。勤业五村老年居民占比多,原本引进的托育机构根据居民代表的提议改成了为老服务站,不仅能提供适老化改造的咨询、展示服务,还有理发,磨剪刀等便民服务,受到老年居民交口称赞。
社区闲置空间改变的背后,还源自于街道构建的“服务+公益”社区经济发展生态的定位。“我们把社区的闲置空间签约给社会组织入驻时,也要求它们要发挥自己的专长,定期给居民提供志愿服务。”五星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周向向介绍,发展社区经济不是简单的招商,而是要让资源与需求精准对接,让惠民与治理同频共振。周向向表示,眼下,街道规划“服务+公益”的社区经济网络已形成坐标联动,15家专业社会组织入驻了街道的6个社区,已累计创造了20余万商业价值,服务覆盖近2万人。“签约入驻的社会组织在后续发展中还将通过第三方评估、联席会议审核等机制进行考核,既填补服务空白,又反哺社区经济,形成可持续发展闭环。”周向向说道。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