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锐评|陈平原夫妇捐书!在“陈夏书房”里读懂爱书之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7:45:00    

层层叠叠的书从架子摞到天花板上,地面、沙发、茶几上也摆满了书……北大教授陈平原、夏晓虹夫妇的家像一座书城。3月28日,大大小小36箱图书从这里启程,以捐赠的形式奔赴首都图书馆。经北京日报报道后,许多网友被学术伉俪的捐书之举感动,为他们的书卷气质、人格魅力所折服,被纸质书的独特魅力所感染。

陈平原、夏晓虹夫妇的书房。图据本端

以读书为本、以藏书为乐、以著书为业,是陈平原夫妇孜孜不倦跋涉学海的真实写照。纵观二人藏书,从北新书局1930年5月第7版《中国小说史略》,到得来颇费功夫的6卷本《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从孔夫子旧书网拍卖得来的《国故论衡》初版本,到一套12册的民国旧书《胡适文存》……一本本泛黄的藏书,记录着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刻画着民国思想的演进简史,跃动着救亡图存的急切心跳。这些版本珍贵的纸质书,既是学术研究的厚重工具,也是历史长河的文化切片。陈平原夫妇几十年如一日从事这些书籍的搜集、研读、校注、整理工作,以朴素的坚守表达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敬意,在数字当道、众声喧哗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

陈平原夫妇积书成山、守书如玉、嗜书成癖,为何要把一生珍藏捐赠出去?据报道,将这些图书运走,二人心中多有不舍,在送走它们的前一晚,陈平原甚至没有睡好。但他认为:“很多质量高、很漂亮的书,在家里使用率不高,应该趁这次机会,让它们见见天日。”虽然不少书籍是夫妇二人千辛万苦淘来的,可他们并不将其视为私有财产,而是希望把书交到更多有需要的人手里。为爱书找到理想归宿,是对书更深沉的爱。当这些旧书完成从陈夏书房到首都图书馆的“知识迁徙”,又会成为无数读书人的“无声导师”。相比于放在身边的守护,把书捐给图书馆无疑是一场价值更高、范围更广、影响更深的文化赓续。

除了号召大家爱上阅读,陈平原还特别强调纸质书的魅力:“要让下一代人了解纸质书独有的美感和对文明传递的意义。”捐赠旧书的胸怀、坚守纸质书的执着,正是一份份读书人的担当,感动了万千网友。36箱图书还没出发,网友已将陈平原夫妇编注的《古文新观》买光了库存。这对学术伉俪希望更多人读一读书、而且是翻一翻纸质书的心愿,提前得到了热烈响应。对此,陈平原表示,这本书虽不是他们的主要作品,但能够得到大家的关注是件好事,很多读者因此进入阅读世界更让他们感到高兴。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相对于让人耳晕目眩的声音画面,文字是记录人类文明史、传承人类思想智慧最好的载体;相对于已经让很多人形成依赖的电子屏,纸质书的缕缕墨香才是更能滋养人心的所在。可以说,两位学者在大量捐书的同时,也向社会播撒了读书的种子;他们既是知识的守护者,也是精神家园的耕种者,是文化教育的引路人。

“我们就是普通的读书人,而且是那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不时往外张望的读书人。”面对媒体,陈平原的自谦值得思考,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因爱上读书而成为一个追光者,通过书里的知识点燃更多人求知的目光,让读书习惯在整个社会蔚然成风——这就是每一个“普通读书人”的使命,也是书香中国最生动的剪影。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辛音

相关文章
原来假期最好的休息,不是睡觉 假期第一天,你过得怎么样?每次假期还未及半,就看到好几个朋友发微信说:“累瘫了”,“累得半死”。休个假比上班还累,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清华大学之前做过一个调查:放假回来,你的状态怎么样?排名第一的答案是——累。每次长假,你是怎么度过的?排名前几位的答案是这样的:补觉打卡式旅行或堵塞式旅行刷剧一部接
2025-04-06 19:30:00
睡错觉比熬夜更伤身,这些“短命觉”,千万别睡~ 长期睡眠质量差的人,平均寿命缩短,患癌风险飙升!但更可怕的是——‌睡错比熬夜更伤身‌!《黄帝内经》早有预言:“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错误的睡眠方式正在悄悄掏空你的气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金香兰揭露最折寿的‌4种“短命觉”‌,看看你中了几枪?
2025-04-06 10:33:00
大火后守护同伴尸体3天的“鹅坚强”,好消息传来 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一家养殖基地近日发生火灾,8个大棚被烧成废墟,数百只白狮头鹅成为“烤鹅”,有一只大鹅身上多处被烧熟,肌肉都显露了出来,不吃不喝在被烧死的同伴身边守候了3天,让公司负责人杨先生感动落泪。4月3日晚,杨先生告诉紫牛新闻记者,经过多日抢救,这只“鹅坚强”开始慢慢恢复,已经可以进食,兽医说
2025-04-04 13:07:00
书寄英雄魂 《籍贯711》记录矿区建设者背后的无名丰碑 为英烈寻找亲人,让他们回归故乡,是对逝者的告慰,也是烈士家属的心愿。湖南作家王琼华也有一个心愿,就是寻找七一一矿的英雄。七一一矿位于湖南郴州许家洞镇,它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了重要的铀原料。当年,很多人来到这里,为惊天动地的伟业隐姓埋名,有的甚至牺牲在这片土地上。王琼华曾把他们的故事写成了报告文学《
2025-04-04 13:04:00
缅怀!2024年因公牺牲民警名单公布 和平年代公安队伍是一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2024年全国公安机关共有208名民警因公牺牲他们无畏冲锋用生命守护万家灯火他们的名字值得永远铭记致 敬!(来源:公安部新闻传媒)
2025-04-03 15: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