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7:4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施雄风
继City Walk、露营、登山之后,如今,又有年轻人爱上了“打野”。
刚刚过去的三天小长假里,不少人选择避开城区和景点的人潮,走向田间乡野寻找野菜。
小铲子和塑料桶是他们的出行标配,有所收获后,和网友交流心得也是兴致满满。在网上,年轻人把挖野菜这个老一辈人喜爱的活动称为“打野”。
网络截图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看到,截至目前,仅“挖野菜”这一话题就有2亿浏览量和89万余次讨论。还有不少网友动手绘制了“打野地图”,详细标明了各类野菜出现的地点。
这届年轻人为啥会爱上“打野”?记者联系了多名博主。
工作之余,缓和情绪的良药
桐洲岛是富春江上的江心岛屿,位于杭州富阳南部,仅通过一座小桥与岛外公路相连。
“游客谈起桐洲岛时多会在前面加‘烟雨’二字,表达对岛上自然环境的欢喜。对我而言,除了烟云升腾的景色外,这里还保留了我大部分的童年记忆。”
小陆在杭州市区工作,清明假期,面对缓行的出城高速,她决定走国道回一趟桐洲岛上的外婆家。
桐洲岛一景。受访者供图
“小岛经多年开发,可玩的项目不少,不过我这次回去只想跟着外婆挖一回野菜。”很多年前,小岛还没有桥,在小陆的记忆里,那时候的外婆会陪着她乘船出岛,“如正值春季,外婆还会带上一大框新鲜野菜,到了外头,她卖菜,我上学。”
4月初,正是野菜长成的好时候,岛上的泥地和树丛间藏着不少水芹菜、野葱、艾草、马兰头、荠菜等。
“眼下,水芹菜应该是最多的,我们家爱吃马兰头,就专挑着它采,收获了一竹篮,回家就赶忙和香干混着凉拌下肚了,照片都没来得及拍。”小陆给记者发来一些艾草的照片,她说这也是和外婆一起采的,数量不够多,否则还能做几只青团尝尝。
小陆和外婆一起采的艾草。受访者供图
“采野菜考验耐心和技巧,要留心发现,还要注意手上的力度,免得把菜弄坏,这些‘注意事项’都能让时间慢下来。”小陆觉得,“打野”是工作之余缓和自己情绪的良药,更重要的是,能和外婆在一起。
成本低,对身心有益
家住杭州市区的小吴算得上是资深“打野”爱好者,在这波潮流风刮起来之前,她就已经连着几年带孩子出门寻找野菜。
“爱‘打野’的理由有二。一是孩子爱吃油焖笋,我们的主要目标也是笋,二是采野菜几乎是一项零成本的户外活动。”
小吴曾沿着苕溪的余杭段找到过大片笋,也在周边城市的小型湿地附近找到过笋,“这些都是免费的,不过比较累人。想要轻松一点的话,大家也可以选择收费的挖笋地点,许多山里的民宿都附带有偿挖笋服务,一般都能值回票价。”
小吴的“打野”收获。受访者供图
本次清明假期,小吴就和家人一道回了趟桐庐老家,在城区附近的村里找了个能挖笋的地方。
“自带工具,每人交20元入场费用,结束后最多能带走4斤笋。”小吴算了笔账,现在菜市场里售卖的春笋单价也大都在5元以内,几乎无差,“四舍五入等于白得一次春日游玩体验。”
“‘打野’的次数多了,孩子的动手能力都强了不少,连带着也认识了许多其它野菜,现在根据外形就能报出名字来。”小吴说,成本低,又对身心有益,没理由错过这样的户外活动。“这个假期,我朋友圈里至少有七八个人在‘打野’。”
你采过野菜吗?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心得体会。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