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14:49: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慧 北京报道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其中消费数据出现了明显的提振态势。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671亿元,同比增长4.6%,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940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为过去12个月之中的最高。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商品零售额和餐饮收入,其中商品零售占比近九成。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提升的核心因素,是商品消费的提振。
3月份,商品零售额36705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围绕“两新”政策相关的消费品类,在2025年一季度都有较好的增长,包括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都取得了两位数的增长,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速为35.1%,是3月份增速最快的商品品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商务部获悉,2024年8月加力实施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以来,截至4月10日,消费者累计购买以旧换新家电产品突破了1亿台,具体数字是10035万台。2025年,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将补贴家电种类从“8+N”类增至“12+N”类,将每人可补贴的空调数量增至3件,在补贴范围和政策流程上进一步优化。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4月16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前期出台的宏观政策和今年以来扩容加码的增量政策叠加发力,有效扩大了需求、促进了生产、激发了活力、增强了信心。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提振消费列为2025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3月中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围绕提振消费部署了8个方面30项重点任务,提振消费的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消费存在企稳迹象,未来“稳内需、促消费”政策效用有待进一步释放,应保持政策连贯、持续稳定推动消费活力恢复。
从具体分项数据来看,当前推动消费额增速上涨的主要消费品集中在“两新”政策范围之内,与2024年同期相比,一季度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等消费额增速上涨幅度较大。不过未纳入政策推动范围内的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类等改善性、非必需品的消费额增速涨幅较小,甚至小幅下降。
苏剑表示,这表现出“稳内需、促消费”政策效果显著,消费增速存在明显修复。但未在政策推动范围之内的消费品需求未见明显增长,反映出当前内生动力不足,政策需要保持连贯性。
近期,美国“对等关税”让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在此背景下,包括提振消费在内的扩内需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围绕这一话题,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提到了提振消费的重要性。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表示,面对外部冲击,最当务之急就是激活国内市场,扩大消费,让内循环更加高效。目前中国的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低于一些发达国家,建议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提振居民消费预期。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