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09:46:00
近日,昆山杜克大学生物学教授岳剑波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通讯》发表重要成果,揭示了细胞内“内体”在分解细胞脂肪、维持脂质平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一发现为人们更好地理解脂肪如何在细胞中被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多种与脂肪代谢异常相关的疾病研究带来了新方向。
脂肪代谢失衡是许多重大疾病的共同特征,例如脂肪肝、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也观察到了脂质积累;而在癌症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细胞通过调节自身脂肪代谢来获得能量、促进扩散,尤其是在癌症转移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我们日常生活中摄入的脂肪,最终在细胞中以“脂滴”的形式储存。长期以来,科学家已经认识到脂滴是细胞内的重要“能量仓库”,但细胞是如何决定何时储存脂肪、何时分解脂肪,这一过程背后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本项研究利用一种新型荧光探针AP1-C,成功在活细胞中标记并追踪脂滴的变化,发现脂滴会与一种名为“内体”的细胞结构接触,甚至被其包裹分解。这说明内体不仅是“垃圾回收站”,也参与了细胞内部脂肪的处理过程。
更重要的是,研究还发现,当脂滴的生成受到抑制时,内体的结构和功能会受到明显影响,进而影响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这说明脂滴与内体之间的协调,对维持细胞正常的脂肪代谢至关重要。
基于本项研究成果,岳剑波教授团队计划进一步寻找调控脂滴与内体相互作用的关键分子,探索这一机制在肿瘤代谢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并开发具有潜力的抗癌(尤其是抗肿瘤转移)创新药物。同时,团队也将拓展荧光探针相关产品与服务,提供定制和预制的细胞成像工具,助力生命科学研究和药物筛选。
该研究不仅解答了细胞如何调节脂肪存储和分解的基础问题,还为未来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的可能路径。
昆山杜克大学由美国杜克大学、武汉大学和昆山市人民政府联合创办,定位于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精英式、国际化、以通识博雅本科教育和跨学科研究生教育为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致力于培养善于应对变化的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和能够合作解决人类所面临挑战的领袖型人才。学校先后被写入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和《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着力打造“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