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沂蒙二姐”,“圆梦”大学校园!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9 19:29:00    

“这是春吗?

这不是春

这是年轮循环的波纹

这是大地睡醒的动人

这是农人扶犁的闹钟

这是墨客提笔的灵动”

还记得

前不久在网上大火的

“沂蒙二姐”吗?

她是来自山东临沂市

蒙阴县坦埠镇水明崖村的

田间诗人吕玉霞

‍‍‍‌‍‍‌

她在生活中用锄头耕耘土地

在社交平台上用诗句记录生活

无数网友被她的才华

和对生活的热爱打动

4月15日

“沂蒙二姐”拾起文学梦想

受邀来到山东大学中心校区

开启了一场难忘的

“一日大学追梦行”

1

在山大博物馆 感受“土地的力量”

“考古能发掘古人们的智慧

如果我能报考山大的话

可能会选择历史或考古专业”

吕玉霞笑着说

而在以考古学系的

文物标本室为基础的

山东大学博物馆

吕玉霞终于有了机会

穿梭于文物与藏品之间

领悟农耕文明下“土地的力量”

斑驳的陶器、泛黄的古籍

就像她写在田埂上的诗句

皆由先人的汗水和智慧凝结而成

同样的土地

同样的期待

在时空深处共振

今天的她

带着这片土地新的故事

走进山东大学

2

在山大课堂 感受“文字的力量”

吕玉霞觉得

人生唯一的遗憾

就是没有好好读书

虽然没有获得足够的教育

她却有着通透的人生态度

足以写下富有灵性的诗句

也让她在万物复苏的时节

将梦想种进山大的讲堂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车。”

《中国古代文学史与作品精读》课上

文学院赵鑫老师念的诗句

仿佛是吕玉霞生活的写照:

田野上麦浪阵阵翻滚

工厂里热烘烘的织布机轰隆隆响着

闲暇时在本子上记录内心想法

......

课后

吕玉霞对赵鑫老师表达感谢

原来书本上看到的知识

与大学课堂上所讲到的

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短短两小时的课堂

却像是走过了词人的一生

临行前

学生送给二姐一本

叶嘉莹的《古诗词课》

时代和年龄的鸿沟

也能在诗词的美好里相融

“诗不仅在韵律里

它也在咱农民的锄头尖上

在麦苗拔节的声响里”

当生于土地的吕玉霞

与学术的深厚底蕴相遇

课堂上的诗意终会

被播撒进松软的春泥里

3

在山大食堂 感受“山大的味道”

在吕玉霞看来

农人最可贵的精神是

“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她扎根土地

深谙耕作之艰

是蒙阴县的“种桃达人”

更是乡村振兴的实践者

从2023年4月开始

吕玉霞以直播带货的形式售卖果蔬

3年时间共卖出5万单货

成为村镇上的“王牌销售”

吕玉霞不光卖自家农作物

也免费帮助村民们一起售卖

她想把家乡的特产带向远方

与更多人分享这片土地的馈赠

走进山大齐园餐厅

每一粒米

都是农人从春种到秋收的盼头

蒸腾的饭香里

朴实的乡音与青春的谈笑声交织

吕玉霞真诚地对学生们说:

“你们现在是花一样的年纪

一定要把握机会好好读书!”

她也盼望山大青年

多去乡村走走

为承载着希望的田野

注入青春的力量

4

在山大校园 感受“春天的色彩”

漫步校园

一草一木、暖阳微风

在吕玉霞眼中都具有别样的美

她感慨:

“在大学校园里真好

校园很大,氛围很静谧很舒服

同学们也能自由地

在操场、体育馆运动休息

学校里也都是才子、才女!”

从闻一多雕像走到“冯陆”雕像

吕玉霞聆听前人的故事

也分享自己的创作初心

谈及是否从小就想当诗人作家

吕玉霞回答道:

“小时候想

但又不敢想”

吕玉霞觉得

自己没读过很多书

现在写作

也只是想自己把内容分享出来

她希望

网友刷到自己的文字时

或许会觉得幸福、放松

回顾“一日大学追梦行”

吕玉霞说

“这次山大之行弥补了我最大的遗憾

真的非常想再回到学校学习

这里最吸引我的是书香气

仿佛我也成了同学们的一员

下次要是你们来蒙阴,桃子管饱!”

网友们也纷纷

为吕玉霞的追梦之行点赞

来携麦浪千顷,去载满袖书声

在吕玉霞的脚下

田野和大学的距离不再遥远

蒙阴桃园与山大校园

交换了一个春日

共同哺育一位诗人

其间不经意落下的草籽

终将绽放成漫山遍野的诗行

综合自山东大学微信公号、央视新闻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

相关文章
女子没输密码验证码却被转走12万,专家提示 日前,江苏南京的周女士接到所谓客服的电话。周女士按照客服的指挥,在手机上安装了3款软件,还接到了“把银行卡放在手机下面”的指示,随后手机突然黑屏,账户内近12万元被盗刷。周女士被骗子引导下载的软件中,有一款名叫“银联会议”的软件,但是和中国银联没有一点关系,就是骗子自己开发的一款木马病毒软件。它有两
2025-04-19 22:30:00
“沂蒙二姐”,“圆梦”大学校园! “这是春吗?这不是春这是年轮循环的波纹这是大地睡醒的动人这是农人扶犁的闹钟这是墨客提笔的灵动”还记得前不久在网上大火的“沂蒙二姐”吗?她是来自山东临沂市蒙阴县坦埠镇水明崖村的田间诗人吕玉霞‍‍‍‌‍‍‌她在生活中用锄头耕耘土地在社交平台上用诗句记录生活无数网友被她的才华和对生活的热爱打动4月15日“
2025-04-19 19:29:00
寻踪简·奥斯汀 今年是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汀诞辰250周年。奥斯汀1775年12月16日出生于汉普郡的史蒂文顿,一生创作了《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爱玛》等多部文学作品。她成年后随家人在埃文郡巴斯生活多年,最后生活在故乡汉普郡的乔顿村。奥斯汀的小说展现了当时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一改英国18世纪
2025-04-19 10:35:00
跨越285年!台湾孙氏族人寻回安溪祖籍地 近日,台湾精实实业、新西兰龙湾华人协会会长孙志行及其族人回到祖籍地城厢镇经兜村,在孙氏家庙完成一场跨越285年的寻根谒祖仪式。这场历时数载的寻根之旅,不仅圆了孙氏家族八代人的夙愿,更谱写一曲两岸血脉相连的动人乐章。跨越285年终回祖地13日上午,城厢镇经兜村孙氏家庙热闹非凡。伴随着铿锵的鼓点,两头瑞
2025-04-18 17:35:00
一纸飞鸢乘风起,这是属于潍坊人的浪漫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昊春天一到,在潍坊放风筝的人又多起来,孩童和老人往往是主力军,青年人与中年人多半是看着跃跃欲试,倒不是不想上手一块放一把,只是大多因为经年不放,手法略有生疏,待走近了才生出一股子“近乡情怯”的羞涩之意。这是潍坊人对于风筝的特殊情感,让人无论以后走到哪儿,都还能记得家乡的风。潍坊
2025-04-18 13: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