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范社岭:全面提升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水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4:57:00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并强调要“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完善无障碍适老化配套设施,提升社区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早在去年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就提出,“到2030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建成一批高水平韧性城市,城市安全韧性持续提升,城市运行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其中,“提升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水平”被列为11项重点任务之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提升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水平对于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升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水平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数据管理、完善平台建设、健全消除机制等措施,不断提高房屋建筑的安全管理水平,为人们创造更加安全、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建立房屋使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房屋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其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从规划设计到拆除重建,房屋经历着漫长的生命周期,在此过程中,各种因素都可能影响其安全性。建立房屋使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能够对房屋的各个阶段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管,确保房屋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能保持良好的安全状态。做好普查,建立房屋建筑安全隐患数字档案。开展综合风险普查可以全面掌握房屋建筑安全隐患,通过对数据分析和利用,全面动态地了解房屋建筑的安全状况。重点排查老旧住宅电梯、老旧房屋设施抗震性能、建筑消防设施、消防登高作业面和疏散通道等与公众日常生活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隐患。将排查出的安全隐患信息进行整理和归档,建立房屋建筑安全隐患数字档案。通过数字档案可以对房屋的基本信息、安全隐患情况、整改记录等进行详细记录,方便管理人员随时查阅和分析,还可以实现对房屋建筑安全隐患的动态跟踪和管理,及时更新隐患信息,确保档案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建立房屋建筑信息动态更新机制。在城市建设、城市更新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同步更新房屋建筑的基础信息与安全隐患信息,确保信息的实时性和完整性。同时,强化数据共享,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和协同管理。例如,规划部门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尤其是处在地震洪灾等地带的,充分考虑其安全隐患信息,合理安排城市空间布局;建设部门在进行房屋建设和改造时,可以根据档案中的安全隐患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和预防;消防部门可以通过共享数据,更好地制订消防救援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逐步建立健全城市房屋建筑综合管理平台。努力做到覆盖全面、功能完备、信息准确,这是提升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水平的核心内容。赋予平台以下功能:一是数据集成与管理功能,能够整合房屋建筑的各类信息,包括基础信息、安全隐患信息、维修改造信息等,形成一个统一的数据库;二是隐患排查与预警功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出预警;三是决策支持功能,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帮助其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四是公众服务功能,向社会公众提供房屋建筑安全信息查询、投诉举报等服务,增强公众的参与度和监督力度。健全房屋建筑安全隐患消除机制。治之于未有,防患于未然,这是保障房屋建筑安全的关键环节。一是要明确隐患消除的责任主体,对于不同类型的房屋建筑和安全隐患,确定相应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二是加大对房屋建筑安全隐患整改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老旧房屋的改造和安全设施的更新,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房屋建筑的安全改造。三是加强对整改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建立严格的验收制度,确保整改工作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四是综合提升房屋建筑的抗震、防雷、防火等性能,从源头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作者:范社岭
文字编辑:王慧峰
新媒体编辑:莫愁
审核:李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