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08:10:00
【来源:杭州交通918】
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在绿意涌动的竹林间,有一种独有的原生态食材——春笋,也悄悄破土而出。民间把其中的优等生叫黄泥拱、黄芽笋或是黄泥毛笋。
眼下,所前的山间翠绿茂盛、郁郁葱葱,一颗颗脆嫩的毛笋正悄然生长,吃“黄泥毛笋”正当时,这种笋较粗,只有山上才有。
挖笋
趁着好时光,杭州的村民们纷纷开始上自家的山头挖笋。挖笋,是一门既考验技巧又充满乐趣的手艺。“毛笋想吃鲜嫩的,需要观察地面土地的裂缝,锄头要挖深远一点,才不会伤到笋。”
他们拿着工具小心翼翼在地里“沿线”搜索,俨然一副“排雷兵”的模样,数秒钟就可以锁定隐藏起来的新鲜的毛笋,看笋、找笋、挖笋、装笋,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没多久就有一大袋毛笋被收进口袋。
笋的鲜甜,上了餐桌才知道。剥开后莹白如玉的笋肉之美味,在烹饪时直击味蕾。比如与五花肉慢炖,笋片吸饱肉汁,咸香中透出清甜,每一口都是春日独有的鲜味交响;若以雪菜蒸之,咸鲜与笋的本味碰撞出层次,后调微甜令人回味。
很多村民还会将毛笋晒干,制作成笋干,笋干放汤也是萧山人超爱的一道美食了。
不只是所前,在萧山农村,有山的地方,就有这春日最勾人馋虫的一抹鲜味。
楼塔境内,山连绵横亘,土层沃腴,孕育出春日至鲜毛笋。笋尖破土,带着泥土与朝露的气息,演绎着独属于山林的味觉绮梦。
“不是每一株毛笋都叫楼塔黄泥拱”,“黄泥拱”就是前文提到的“黄泥毛笋”,是品质好毛笋的乡间叫法,因其笋体深埋在深沃的黄土层下,笋头将出未出,将泥土拱成小包而得名。黄泥拱笋味道要比一般的春笋白嫩鲜甜,民间有着“黄泥拱上市,鱼肉都靠边”之说。
“萧山南片很多地方都出毛笋,但楼塔的毛笋不一样,特别是我们这儿叫大黄岭村,土质就决定了我们的毛笋与众不同。”村民楼师傅说,这里的竹山都是黄泥土,一锄掘下去,翻出来的黄泥像红糖一样,细而软。而整座山,山坡下面的泥土最好,也容易储存水分,因此产出的黄泥毛笋特别鲜嫩。
挖笋不仅是个体力活,还得讲技巧。“这儿出现几条细小的裂缝,下面应该有笋。”楼师傅自小就在山里转,挖笋是一把好手。跟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有细细的几条裂缝,一看就是新出现的,也就笔迹粗细,不易发现。楼师傅说,挖黄泥拱要及时,看到地表有小包鼓起,就要赶紧去挖了,不然等它破土而出之后,笋的肉质就会变老,纤维感重,那就不是黄泥毛笋了。
在楼塔,吃笋只有一条守则,就是新鲜,现挖现吃是对笋最大的尊重。至于吃法,当然是最经典的“腌笃鲜”——咸肉炖笋。将新鲜的山毛笋洗净剥壳,切成滚刀块再焯水,然后与咸肉一起放入锅中,不用加任何调味料,文火慢炖40分钟,直到笋微微透明,便可以出锅了。咸肉的油脂浸润着毛笋,使其充分吸收咸香滋味,炖煮后汤汁浓郁,菜品口感丰富,是一道极具层次感的春日美食。
春季上山
不仅是挖笋
更是享受山林野趣
山野寻春味
突然
又羡慕起了山里人的生活
来源:萧山日报综合萧山所前、萧山楼塔
想吃的朋友点个赞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