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20:55:00
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实背景下,如何让偏远地区患者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这是兴安盟许多医疗工作者长期探索的课题。如今,一场跨越1200公里的京蒙医疗协作在北京与兴安盟之间展开,用创新实践给出了有力答案。
MDT多学科会诊
近日,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开展了一次多学科远程会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肿瘤放疗科主任王颖杰、肿瘤内科主任王宇、胸外科主任朱彦君,与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医疗团队共同研讨12例复杂肿瘤病例。
会诊室内,电子屏上实时切换着CT影像。从手术方案制定、放疗设计到抗肿瘤药物选择,专家们逐项深入分析,反复推敲每个治疗细节。针对一例食管癌术后复发病例,讨论尤为热烈。“需重新评估淋巴结清扫范围,确保治疗彻底性和安全性。”多学科智慧的碰撞,让原本棘手的病例逐渐明确了治疗路径。
胸外科主任朱彦君查看病人影像
一位罕见肉瘤患者家属在听完专家制定的详细方案后,激动得眼眶泛红:“北京专家不仅给出了最佳治疗方案,就连药物剂量调整周期都考虑周全了,我们终于看到希望了!”这一刻,希望的光芒穿透了病痛的阴霾。
肿瘤放疗科主任王颖杰参与患者放疗计划设计
这已是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建立医联体后的第12次联合诊疗。自2024年4月以来,“月月有专家”的常态化机制持续为当地输送优质医疗资源。权威专家定期坐诊、查房、指导手术,远程会诊已成日常。成效显著的数据印证了合作价值:肿瘤患者外转率同比下降42%,平均住院日从9.6天缩短至6.3天,复杂手术并发症率降至3.2%。
肿瘤内科主任王宇查看病人身体恢复情况
肺癌患者张女士的经历是这一协作的鲜活案例。原本需赴京排队三个月的她,通过远程会诊由当地医疗团队在北京专家的指导下完成腔镜手术,费用节省超50%,术后7天即出院。“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北京专家的治疗,复查还能视频连线,省时省力又省钱。”张女士感慨道。
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肿瘤治疗中心主任靳士强表示:“我们正探索‘基层筛查—远程诊断—本地治疗—京蒙随访’的全链条模式。”这一“患者不动专家动”的新图景,正让优质医疗资源突破地域限制,惠及更多生命。
记者:刁博禹 通讯员 宫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