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4:55:00
近期,中泰证券研究所分析师戴志锋及其团队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银行股红利属性凸显,建议积极关注银行股投资价值,投资者可以布局高股息的大型银行和拥有区位优势、确定性强的城农商行,其中六大国有行、招商银行、江苏银行都是较为优质的标的。
作为省级城商行,江苏银行被该研报放在推荐的“区位优势、确定性强的城农商行”的第一位。
近五年来,江苏银行的营业收入的复合增长率超过12%,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16%,并且由于持续深耕零售转型,零售板块稳步提升,个人贷款比重超过30%,个人金融收入连年增加,在金融科技驱动下,“智慧零售”转型成效彰显。
根据该行最新公告,截至2025年3月16日,江苏银行本行口径各项存款余额23355亿元,比上月增加240亿元,比年初增加221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0323亿元,比上月增加107亿元,比年初增加938亿元。持续保持稳健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经营指标跑赢大势,资产规模良性增长,经营效益稳健提升,资产质量保持平稳。
促发展争做排头兵,打赢效益质量攻坚战
江苏省作为工业强省,江苏省的银行也在不断寻求内部的优化变革,它们积极引入数字化技术,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2024年,江苏省新增贷款2.36万亿元。信贷投放结构进一步优化,精准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8%,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1.8个百分点。基础设施领域信贷投放持续加力。
其中,江苏银行以“四化”战略(智慧化、特色化、国际化、综合化)助力江苏经济“新飞跃”,同时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强化科技赋能与场景化运营,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首先,规模增长形势喜人。截至2024年末,江苏银行总资产突破3.9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12%;各项存款余额2.1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83%,各项贷款余额2.1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67%;
其次,经营效益持续提升。2024全年江苏银行实现营收808.15亿元,营收同比增长8.78%,实现归母净利润318.43亿元,同比增长10.76%,营收和利润增速稳居同业前列。
整体来看,江苏银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59%,近年来该行净资产收益率(ROE)与资产收益率(ROA)两项指标一直居于行业头部水平,在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中推动量的合理增长、质的有效提升、结构持续优化、效益稳定提高,主要经营指标跑赢大势。
2025年开年后,江苏银行保持稳中有进,开局良好的发展节奏。由于按照“做大储备、做优投放”的思路,江苏银行始终坚持把项目储备作为资产投放的基础,构建起全年常态化项目储备机制,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就集中推进2025年项目储备,为今年信贷投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得益于江苏地区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旺盛的投资需求,截至2月末,江苏银行保持了存贷两旺的良好态势,信贷投放同比多增,存款保持良好增长。在年报发布前夕,江苏银行吸引了100多家各路机构的调研。
因地制宜创新产品 助推科创“中国智造”
科创企业是探索未来的先锋,金融则是其征途上的粮草辎重。面对2024年江苏产业整体“智改数转”的需求,以及对半导体、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领域倾斜,江苏银行敢为人先,通过多种金融创新产品支持科创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升级智能制造工厂突破“卡脖子”环节,高效快速破除融资的“拦路虎”。
去年江苏省先后下发《关于实施科技创新企业首贷贴息政策的通知》和《江苏省制造业贷款财政贴息实施方案》,设立专项贴息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的支持力度,由于江苏银行基于前期良好执行中小微纾困增产增效贴息贷款政策的经验,在政策发布当日即实现全省多个城市首笔贴息贷款业务落地。
对于产品和服务订单已获客户认可,订单量持续增加,亟需补充流动资金等符合贷款条件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江苏银行经过筛选后,各分支行科技金融服务专员第一时间上门推荐“科创e贷”产品,微信“随e融”小程序线上申请、自动审批,根据业务场景提供信用贷、“科创e贷、“苏科贷”等产品,响应高效率、免担保、低成本的惠企政策有效满足企业需求。
面对企业设备升级的需求,江苏银行积极对接江苏省制造业财政贴息名单库企业,迅速开展行动,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经营状况,为企业导入“苏孵贷”“设备担”“仪器贷”等特色产品,助力科技型企业打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并购的价值链闭环。
此外,在数智化产品方面,江苏银行紧跟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升级推出“苏银e链”服务体系,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全产品、全场景业务覆盖。截至2024年末,江苏银行供应链贷款余额超1000亿元,制造业贴息项目数、“苏质贷”规模、“设备担”规模均居江苏省第一。
截至目前,江苏银行服务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科创企业超2万户,在江苏省内排名第一,科技贷款余额超2200亿元。
科技稳定金融质量 五篇文章强化长期价值
得益于其构建的“1+3+N”风控管理体系,近年来江苏银行该体系全方位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领域,通过深化大数据运用,有效提升了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能力。
江苏银行“1+3+N”风控管理体系的实施在贷前通过营销响应模型、反欺诈规则模型、关联网络社区划分欺诈模型等,对借款人的信用和欺诈风险进行初步评估,而贷后阶段实时监测预测还款率、迁徙率和失联风险,确保资产质量,为催收和清收提供思路和方案,从而确保了不良的持续低位。
与此同时,江苏银行的风控体系在科技的浪潮之中也在不断升级迭代,用人工智能的翅膀提高风险抵御能力,以更好的服务助力实体经济。
尤其是自主研发的“智慧小苏”大语言模型在风控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风控模型的组件化管理。通过剖析数百个风控模型的底层逻辑,提炼出超4000条适用规则,生成约800项常用组件,组件准确率超90%,大大提高了风险管控的效率和精准度。并且在今年春节期间依托“智慧小苏”大语言模型服务平台,江苏银行又成功本地化部署微调DeepSeek-VL2多模态模型、轻量DeepSeek-R1推理模型,分别运用于智能合同质检和自动化估值对账场景中,实现金融语义理解准确率与业务效率再次升级。
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加大金融科技投入、优化业务流程等措施,江苏银行显著提升了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在数字化的驱动之下,2024年末,江苏银行信贷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但资产质量整体较为稳定,不良贷款率降至0.89%,连续多年保持下降趋势,创历史新低;拨备覆盖率350.10%,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外,江苏银行还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步构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驱动力。这些新兴业务的拓展,不仅为江苏银行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提升了其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2024年,江苏银行大股东江苏信托与江苏投管增持股份超15亿元,在全A股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排第7位。据统计,自该行2016年上市以来,大股东累计增持已近100亿元。
整体来看,江苏银行在股价表现、投资回报以及业绩表现三个方面均展现出强劲的市场吸引力和投资价值。今年2月,海通证券对江苏银行的研究报告认为,江苏银行的合理价值区间为10.28-11.38元(对应2024年PE为6.24-6.91倍,同业公司对应PE为5.27倍),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内容来源:财经野武士